close

個人若能循著深刻的感受唱出自己的歌來時,

不僅心情會感到舒暢愉快,身體也會被活化,

因為歌聲的信息波能統整局部,

使全身的生理更加有序化,讓人自然快活起來

 

  生命自我防衛的本能可分動靜兩種狀態,動態的如工作、運動、說話、喊叫、逃跑、歌唱、舞蹈等,都屬於廣義的自我防衛。勤於活動能使氣血流暢、筋骨柔軟、肢體靈活,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識。其中歌唱的部分,很多人認為那是屬於藝術表演的活動,少有人知道其他用途。

 

  在中醫的五行裡,歌唱在五聲中屬土行,而五種情志中的恐懼則屬於水行。以相剋的關係來看,土可以剋水,換句話說,歌唱可以克制恐懼。例如上戰場,常以高唱軍歌來克制內心的生死恐懼,歌唱可以提升勇氣,強壯軍威以超越刀斧槍砲的害怕。近年大家常聽的台語歌曲「墓仔埔也敢去」,不也說出了歌唱可以克服恐懼心理嗎?為什麼歌唱有此效果呢?

 

  在信息波的層次上,健康的意義就是體內要有適量的低頻信息波,因為低頻波可以統整全身,使身體呈現和諧健強的狀態。和諧的統整狀態能使溝通效能大幅提昇,產生有效的防衛力,即使狀況很危險也能承受其壓力。低頻信息波給人的感受是,自我知覺的時空變大,這樣的知覺會稀釋體內的壓力強度,使身心的負荷獲得紓解。

 

  如何取得低頻信息波呢?在清醒的意識下,歌唱可說是簡易取得的方法之一。歌聲是一個人的身心進入某種諧振狀態時,從口中所發出來的空氣震動波,它是身心和諧度的指標。歌唱時若能和環境取得共鳴,身心就能融入環境,四周的信息波即可源源不絕補充身體的需求,使精神和體力都能恢復充沛的狀態,無懼於艱苦或危險的挑戰。

 

  現在流行歌曲多數出於表演和賺錢的動機,而不是著眼於如何促進身心健康。為了迎合大眾的品味,也為了歌者要出人頭地,現代的歌曲越來越在節奏上求新求變,而不注重旋律的生命效應。詞曲在每個小節中極盡雕琢以求標新立異,每小節中塞進許多東西和變化,如此下來節奏快速、歌詞瑣碎念。這樣的歌曲充滿高頻的信息波起伏,對身心的統整有害無益,它會將人的生理和心理帶向比較亢奮、不安穩的狀態,無法讓人心安靜下來,變得優雅祥和。所有這類演唱會的現場,幾乎都是群情激昂亢奮,場面激亢到嘶吼嚎叫,出現近乎歇斯底里的興奮,甚至因而休克者也很常發生。這樣的歌唱目的,早已偏離健全身心的意義,失去歌唱裨益生命的價值。

 

  歌唱對於健康,其實能兼顧身心雙重的調理。換言之,一個人若能循著深刻的感受唱出自己的歌來時,不僅心情會感到舒暢愉快,身體也會被活化,因為歌聲的信息波能統整局部,使全身的生理更加有序化,讓人自然快活起來。歌唱在追求身心與天地之間的和諧,不能和諧者不成其為歌曲。和諧並不單指歌曲本身,最重要的是唱歌者的身心機先要感受到和諧的滋味,才能唱出優雅宜人的歌曲。

 

  更廣義一點說,身心要與天地發生反餽式的共鳴,才能有感而發唱出自己心中的歌聲來。歌唱的機制任何環節若不和諧,就無法開口唱出悅耳的歌聲。身心與天地三者合鳴的狀態,就是信息波能彼此溝通共鳴的狀態。三者共鳴起來所產生的協調整合性,向來是古人追求健康的標竿。以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概念來說,歌唱時人體的亂度會降低,生理系統的運作會出現低消耗、高效能的狀態,也就是會有身輕如燕、精神清爽的感受。

 

  有人統計過音樂家的平均壽命,很明顯都高於一般人,活到七、八十歲的人固然很多,甚至超過九十歲的人也不少。他們的物質生活未必都很優渥,然而他們能夠如此長壽,原因應該是歌唱或音樂的旋律,讓他們的生理機能可以長期保持有序化的結果。倘若想要長壽,不必捨近求遠,常開口唱出與大自然共鳴的歌聲就可以了。(本文曾刊載《中華日報》、《圓智天地》 67期,經作者修改後集結成書)

***本文章節錄自user1/hank86041/message.html#2290***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opeter238 的頭像
    topeter238

    痞得 達

    topeter23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